技术文章/ ARTICLE

我的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内源性过氧化物酶阻断剂的使用范围

内源性过氧化物酶阻断剂的使用范围

更新时间:2025-04-07      浏览次数:84

 内源性过氧化物酶阻断剂是用于免疫组织化学(IHC)实验中的一种试剂,主要用于阻断组织样本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以避免其在后续染色步骤中产生非特异性信号,影响实验结果。

作用机制

内源性过氧化物酶(如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在某些组织(如红细胞、白细胞、肝脏和肾脏)中天然存在。在IHC实验中,使用HRP标记的二抗进行显色反应时,这些内源性酶会与底物反应,导致背景染色增强,干扰目标蛋白的特异性检测。阻断剂通过抑制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减少非特异性信号。

常用阻断剂

过氧化氢(H₂O₂):

常用浓度为0.3%-3%,溶于甲醇或水。

通过氧化作用抑制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活性。

处理时间通常为10-30分钟。

叠氮钠(NaN₃):

常用浓度为0.1%-1%

通过抑制酶活性来阻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

处理时间通常为10-30分钟。

甲醇-H₂O₂溶液:

甲醇与H₂O₂混合,常用比例为0.3% H₂O₂溶于甲醇。

同时阻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和部分内源性生物素。

使用步骤

组织切片脱蜡、水化。

用阻断剂(如3% H₂O₂)孵育10-30分钟。

用缓冲液(如PBS)清洗切片,去除残留阻断剂。

进行后续IHC染色步骤。

注意事项

浓度与时间:阻断剂浓度过高或时间过长可能破坏组织抗原。

组织类型:不同组织内源性过氧化物酶含量不同,需优化条件。

试剂选择: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阻断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