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技术文章 > 祝贺上海生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文章在《自然-通讯》期刊发表

祝贺上海生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文章在《自然-通讯》期刊发表

更新时间:2023-05-30 点击量:1347


 单个双极细胞释放的谷氨酸会激活其自身轴突上的NMDA受体,从而导致细胞膜进一步去极化、打开低阈值钙通道,释放大量的谷氨酸进入视网膜内网状层。通过游离的谷氨酸以及间隙连接,临近的双极细胞轴突末梢被激活,从而导致视网膜波在内网状层的侧向传播。另一方面,谷氨酸还会作用到神经节细胞上的突触后AMPA和NMDA受体,从而导致视网膜波从双极细胞传递至神经节细胞。

9月3日,《自然-通讯》期刊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杜久林研究组题为《双极细胞通过突触前NMDA自受体放大机制介导视网膜波的发生》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谷氨酸能视网膜自发活动波的发生是由双极细胞轴突末梢NMDA自受体依赖的放大机制所介导。

  在发育早期的视网膜中,相邻神经节细胞(视网膜的第三级细胞)会发生波状传播的自发神经活动,这种现象被称为视网膜波。对于视网膜波的研究已有近30年,人们已知道视网膜波能通过视神经传递到中枢视觉系统,对视觉系统中拓扑投射样神经通路的形成至关重要。在发育的不同阶段,视网膜波会从乙酰胆碱能转变为谷氨酸能。目前,已知乙酰胆碱能视网膜波是由星状无长突细胞所介导的,但谷氨酸能视网膜波的来源以及具体机制仍不清楚。

  为研究谷氨酸能视网膜波的来源,研究者以斑马鱼为模式动物,首先运用在体双光子钙成像技术,发现谷氨酸能视网膜波起始于双极细胞(视网膜的第二级细胞)的轴突末梢。为解析其机制,研究者结合在体全细胞膜片钳、光遗传学、谷氨酸成像等方法,发现双极细胞轴突末梢通过NMDA自受体,发起视网膜波;进而发现双极细胞上的视网膜波能传递至神经节细胞以及视顶盖(即视觉中枢)。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视网膜波的产生阈值在颞侧视网膜区域是zui低的,因此导致视网膜波偏向于在颞侧发起。综上所述,该工作发现双极细胞轴突末梢通过NMDA自受体依赖的方式起始谷氨酸能视网膜波。

  这项工作是在研究员杜久林指导下,主要由副研究员张荣伟独立完成,同时得到李小泉和日本国立遗传学研究所教授川上浩一的大力支持。该工作得到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基金杰出青年项目、上海市学术带头人项目和青年科学基金以及中科院青年促进会等项目的支持

上海信帆生物公司主要代理产品:
ELISA试剂盒:进口ELISA试剂盒,国产ELISA试剂盒,人elisa试剂盒,大鼠ELISA试剂盒,小鼠ELISA试剂盒等。
培养基:微生物培养基,显色培养基,BD培养基,gibco培养基等。
血清:胎牛血清,人血清,动物血清,NQBB,Hyclone,Gbico原装血清 。
生物试剂:Amresco,Sigma,ABM,BIO-RAD,BD,ABCAM等进口试剂。
标准品对照品:进口对照品,进口对照药材,进口标准品.
抗体:一抗,二抗,流式抗体等。
放免试剂盒:进口放免试剂盒,国产放免试剂盒,进口美国凤凰等放免试剂盒。
实验室代测服务:放免代测,WB实验,免疫组化代测,荧光定量PCR代测,病理细胞染色代测,生化实验代测等。